中国·37000Cm威尼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首页» 新闻快讯

北理工付时尧、高春清团队在激光光场超高维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编辑:盛筠 审核:张楠 发布日期:2025-05-07 阅读次数: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37000Cm威尼斯官方付时尧教授、高春清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光场高维多自由度调控的智能混合策略,首次基于单一调控器件实现了激光波矢、相位、振幅、模场分布、轨道角动量(OAM)与自旋角动量(SAM)六个自由度的协同调控,成功构建了高维光场多自由度调控新范式。以超表面作为智能混合策略载体开展实验验证,成功实现了调控维度高达288的超高维光场。该研究成果以" Hybrid strategy in compact tailoring of multiple degrees-of-freedom toward high-dimensional photonics" 为题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SCI一区,IF:20.6)。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合作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北京理工大学为唯一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37000Cm威尼斯官方2023级博士研究生周诗韵,通讯作者为付时尧教授。

激光光场多自由的度精准协同调控及维度拓展是获得高维结构光场的核心,是光互联、光存储、光计算、量子信息等高维光场应用领域的根基。然而,现有多自由度调控技术往往需分步,依赖庞大光学系统或复杂元件,难以在单一器件上同时调控多个激光自由度,且调控维度有限,成为制约高维光场调控集成化发展的瓶颈。如何在保证调控精度的前提下,通过单一光学器件实现光场多自由度的按需协同调控,实现真正的高维光场定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付时尧、高春清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用于光场多自由度协同调控的智能混合调控策略,如图1所示,充分挖掘不同激光自由度的最佳调控方式,将衍射理论、深度学习与几何相位调控深度融合,实现了采用单一纯相位光栅对波矢、相位、振幅、模场分布、OAM及SAM六个自由度进行精准按需协同调控,该纯相位光栅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超表面、液晶聚合物等紧凑型双折射材料器件,可在光学系统中“即插即用”,无需复杂校准,兼容多任务场景,使用方式灵活。

图1 智能混合调控策略示意图

所提出的激光光场智能混合调控策略的基本原理及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衍射理论设计相位分布,精确控制光场传播方向与初始相位;利用神经网络生成全息图,高效解决多模式OAM叠加的强度串扰问题,进而调控OAM、振幅和模场分布;最后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通过几何相位调控SAM。

图2 激光光场智能混合调控策略的基本原理

研究团队将基于智能混合调控策略优化得到的纯相位透过率函数映射在超表面中,通过实验验证成功实现了单一超表面器件对光场6个自由度的协同调控。该技术最终产生了包含288个正交模式的超高维光场,其OAM谱误差均值低至0.0036,展现出卓越的高维光场调控性能。更进一步地,由于OAM的无穷维交特性,本研究实现的288维光场调控仅揭示了该混合智能调控策略理论潜力的一隅。在先前的研究工作中,该团队已经实现了单衍射光学器件同时调控151个OAM模式(从-75到+75阶)[Photon. Res. 12(5), 1109(2025)],而波矢、相位、振幅等均可简单扩展至更高维度。因此,该工作可进一步实现千维级光场调控,这种扩展能力将激发一系列前沿应用。

图3  6自由度288维光场调控的实验验证

该工作突破了高维光场调控的技术瓶颈,构建了激光光场多自由度精准协同调控的新范式,开创了“高维光子学”全新研究方向,为光互联、光存储、光计算、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857-3

第一作者:

周诗韵,北京理工大学37000Cm威尼斯官方2023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付时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光场智能调控算法。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Photonics Research, Opt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学生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 5项,其中3项已授权。

通讯作者:

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长期从事激光光场调控技术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等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个重要系统。曾入选博新计划,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序1)、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王大珩光学奖等。现为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Optica Senior Member)、中国激光杂志社第三届青年编委员会委员、《光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红外与激光工程》青编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等。